不少做百度竞价的朋友都会陷入一个误区:线索量上去了,成交却没见涨,翻后台一看全是“问了两句就不回”的低意向客户。其实想解决“量够质差”的问题,OCPC深度转化功能就是关键——这东西已经推出3-4年,是不少老投放手稳质量的核心工具,今天把它的逻辑和实操讲透。
先用人话解释下什么是OCPC深度转化:就是在普通OCPC追踪“留电话、填表单”这些基础转化的同时,给每条线索贴个“沟通结果标签”,比如“电话拨通了没”“有没有明确意向”“最终成交了吗”。别小看这个标签,它能帮系统精准记住“哪种客户更可能成交”,慢慢就会优先推这类高价值人群,线索质量自然提上来。
它的核心是“两阶段模型”,得一步一步来。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,也就是基础的目标转化阶段,主要任务是攒数据——比如收集“客户留电话、提交表单”这些基础行为,等数据达标了,模型就初步成型了。但这个阶段有个明显短板:只看线索数量,不管质量,比如客户留了电话但根本不接,系统也会算成有效转化,这就是为啥很多人线索多但没用。
等基础数据攒够、深度标签也完善了,就进入第二阶段——深度转化阶段。这时候模型就“开窍”了,会盯着你贴的“高意向、已成交”等标签定向找客户。我接触过一家做企业培训的客户,之前线索量每月120多条,但成交才3单;启用深度转化后,给线索贴“试听意向”标签,模型重点推这类客户,哪怕后续流量波动,每月线索量降到100条,成交反而涨到8单,精准度提升特别明显。
最后说下操作要点,很简单但容易踩坑:启用或关闭直接在投放包编辑里勾选就行,不用删包重建——删包会浪费之前积累的数据,白烧预算试错。最关键的是要坚持贴标签,哪怕每天只跟进20条线索,也要把沟通结果录进去,数据积累得越全,模型找客户就越准,这才是深度转化的核心逻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