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20250912-092549.png

很多客户抱怨竞价托管没效果,核心原因在于他们陷入了盲目提价的误区,而非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。不少人觉得排名越靠前效果就越好,于是一味提高关键词出价,比如从 10 元涨到 20 元,再加到 30 元,却从不分析账户数据,也不找出具体问题所在。这种做法就像开餐馆只想着涨价吸引顾客,却不琢磨菜好不好吃、服务到不到位,最终只会导致投产比越来越低,投放越做越亏本,自然会觉得竞价推广没作用。

抱有短期翻盘期望者,虽然目前的投产比不高,甚至处于亏损状态,但偶尔能接到大订单,这让他们心存希望。他们总觉得 “再投 1 万元可能就做好了”,寄望于后续的优化能改善效果,就像赌徒盼着下一把能赢回本钱,不甘心就此放弃。

历史盈利惯性者,因为长期投放百度已经尝到过甜头,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润,对这个平台有深厚的信任基础。他们推广的多是成熟产品,知道哪些策略有效,所以会持续投放,就像老顾客总去熟悉的店铺消费,心里踏实。

跨平台对比后选择者,大多尝试过 360、抖音、快手等其他平台,却发现效果不如预期。经过一番对比,他们认为百度的投产希望更大,于是选择再次回归百度竞价,毕竟试过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的业务。

理性借鉴同行经验者,善于观察市场,看到同行通过专业竞价托管运营 —— 无论是自建团队还是外包给专业公司 —— 把百度竞价做成功了。他们明白问题不在于平台,而在于自己的管理方式,意识到需要优化运营策略,而非盲目模仿别人的出价或关键词,所以会坚持投放并寻求改进。